•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与文化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家卫健委建议:第1至2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用

    行业新闻

    2020-09-29 17:50:31

    1048 0

    提起饮茶型地氟病,不少人可能很陌生,其实这是一种因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超标砖茶导致体内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多发于西藏、四川等地。超量的氟不仅会侵犯牙齿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还会导致慢性代谢性骨病,甚至增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降低病区群众氟摄入量水平,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饮茶型地氟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其中明确,除了不购买“三无”茶砖,人们应养成正确的饮茶方式,建议第1至2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用。

      为什么喝茶会引起地氟病?饮茶型地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也属于生活习惯病,长期不正确的煮茶和饮茶方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大量饮茶的习惯中不知不觉患上疾病。具体来说,茶树是一种能够高度富集氟的植物,在相似的生长环境下,茶叶含氟量远高于其他植物。不同部位的茶叶含氟量不同,茶叶越老,含氟量越高,茶叶越嫩,含氟量越少。砖茶是用老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经发酵压制而成的外形像砖一样的块状茶,含氟量一般较高。砖茶是边疆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当地群众“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居民年砖茶消耗量一般为几公斤,高者可达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居民长期大量饮用氟含量超标砖茶,就会引起饮茶型地氟病。

      我国饮茶型地氟病于1983年在四川省涉藏州县首先发现,当地牧民氟斑牙检出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大量饮用砖茶。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一些局部现况调查初步确认了四川、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等省份存在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2006年,在8个省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况调查,发现全国饮茶型地氟病病区共涉及西藏、四川、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等7个省份,共有316个县;2016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考核评估结果显示,7个省份饮茶型地氟病病区范围有所缩小,涉及232个县。

      氟主要侵犯硬组织,包括牙齿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是饮茶型地氟病的特征性损害。氟斑牙又称“斑釉症”,可见牙齿釉面呈白垩色条纹或斑块,釉面出现黄棕色至棕黑色着色,也可因釉质缺损而在釉面出现凹坑。氟斑牙发生后终生不退,轻者影响外观和美容,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氟骨症是以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

      另外,作为一种全身性慢型蓄积性中毒,饮茶型地氟病除了对骨相组织损伤明显外,对于非骨相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以神经系统、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为主。近些年来,有研究证实高氟暴露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核心信息称,饮茶型地氟病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饮用含氟量合格(≤300mg/kg)的低氟砖茶。不购买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无标签标识以及来源不明的砖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另外,养成正确的饮茶方式,建议第1至2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用,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另外,泡茶适宜边泡边喝,不宜用大杯长时间闷泡。不建议喝浓茶、长时间煮沸的茶和浸泡时间过长的茶。尤其在熬煮砖茶的时候不能放碱,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茶叶中氟的溶出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常见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其含氟量较低。因此,一般人群喝茶,茶叶的氟含量相对较低,饮用量也不是很大,不会引起地氟病。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