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与文化 -> 茶道文化 -> 中华茶道

    元代茶文化的汇通之道,你学到了吗?

    中华茶道

    2020-09-13 20:42:16

    6165 0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由于把奶酪、肉类作为主要食物,通常需要通过饮茶帮助消化,加之中外交通发达,外来茶品的引进,使元代的茶文化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元代茶的生产和饮用虽然基本沿袭宋制,但饮茶方式和文化内容却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首先,元代在茶饮习俗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上层社会沿袭宋朝的抹茶法,皇室所需茶叶仍以龙团凤饼为主,继续由贡焙生产进奉,只是宫廷皇族更喜欢的是加料茶饮,茶叶烹煮时可加进各种辅料。

    其次,以香花、果品等入茶的饮茶习俗。利用茶叶的亲异味性,使茶叶吸收花、果品的清香芬芳,这种方式加工制作的茶,不断被普及饮用,是元代茶文化的一特点。

    元朝吸收中原原有的一些钨茶方式,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具有蒙古特色的茶饮品。这种茶饮既可饮用,又可食用,不仅受到蒙古贵族的欢迎,而且还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元代茶文化。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到了元代人饮用的传统的和新发展的茶品种。

    null


    《饮膳正要》

    金子茶:“系江南湖州末茶。”即王祯《农书》所记末茶。

    null


    《农书》

    范殿帅茶:“系江浙庆元路造进茶芽,味色绝胜诸茶。”《元史》卷九四《食货志二》,亦称“范殿帅茶”。

    燕尾茶:“出江浙江西。”这是熊蕃所指茶芽中的第三品“中芽”。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茶芽有数品……次曰中茶,乃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一枪两旗,形似燕尾,故名。

    玉磨茶:用上等紫笋与苏门炒米各50斤,筛净后一同拌和,入玉磨内磨成茶。炒米是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喜爱的方便食品,可见玉磨茶是北方游牧民食物与南方饮物结合的一种宫廷饮料。

    炒茶:“用饭锅烧后,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而成。”“马思哥油:取净牛奶子,用打油木器不停捶打,取浮凝者为马思哥油,今亦云酥油。”炒茶是元代蒙古皇帝专用的奶茶,是今蒙古人喜欢的奶茶的前身。

    此外,还有紫笋雀舌茶、川茶、藤茶、香茶、兰膏、西番茶等18种茶叶。

    与友人相处时,待客常常以茶助兴,这已成为元朝时一种生活礼节,迎客送茶,饯行送茶,也用茶叶当作礼物互相馈赠。

    民间元代人风靡用沸水直接冲泡的方式喝茶,饮茶时还常与饭食、酒、瓜果等相伴,这在很多诗句中都可以看到。

    元好问在《野谷道中有怀昭禅师》有云:“广汤翻豆饼银丝滑,油点茶心雪蘂香。”

    广周权在《访友》中说:“从容饭雕胡,屡沦粟粒茶。”

    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一百首》中写道:“营盘风软净无沙,乳饼羊酥当啜茶。”

    元代虽然属于少数民族统治,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还在,煎茶法在一些文人雅士之间仍有保留,而扫雪烹茶这种文人雅士心目中的风雅之事,也依然流行。

    元代的名茶虽然与宋代大体一致,但其制茶工艺发生了一点变化,茶从宋代的华丽精致中回归自然简朴,茶具也有了脱胎换骨之势,从宋人的崇金贵银、夸豪斗富的态势进入了一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茶具艺术境界,对茶具去粗存精、删繁就简,为陶瓷茶具成为品饮场中的主导潮流开辟了历史性的通道。

    元代茶具,倡饮散茶,唐宋以来的炙、碾、罗、煮等造茶器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朝廷贡茶未废团饼,抹茶法在上层社会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因此,一些前朝茶具依然在使用之中。

    喝散茶,节省了备茶过程的许多繁文缛节,也大大简约了所需茶具。元代人已开始将采摘和加工茶叶的器具排除在茶具之外,此时常用的仅有执壶(贮汤冲泡)、高足杯(碗)、盏、盏托、碗(饮具)、盖罐(贮茶具)等。

    在元代人的文学作品中,偶尔还能见到描述烹点末茶和使用唐宋茶器的诗篇。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子孙,精通汉学,爱茶。他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写道:“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建溪茶(武夷产饼茶)的无限思慕之情,以及对昔日烹点新茶场景的美好回忆。诗中出现的“碧玉瓯”“黄金碾”“玉杵”“红炉”“石鼎”等均是烹点末茶的茶具。

    山西大同西郊,元代道士冯道真壁画墓中出土的《童子侍茶图》壁画是反映元代民间饮茶习俗的重要文物证据。壁画描绘一个头梳双髻、身着袍服的童子在庭院中奉盏(带盏托)侍茶的场景。童子身后左侧的桌上是备茶的一应茶具,有成叠扣放的瓷盏、叠放的盏托、冲泡茶汤的大碗、贮放散茶的盖罐等。这一场景与宋、辽壁画墓中的备茶图明显有别,往日习见于宋、辽人茶室中的加工、烹点饼茶的器具如碾、罗、风炉、汤瓶等均不见踪迹。

    null


    《童子侍茶图》

    (来源:康狄的朋友圈)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2400

    • 文章

      317

    • UID

      1

    推荐文章: